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潜山有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6000年,成品却随处摆放

来源:快资讯 作者: 时间:2021.02.02

        说到潜山,首先想到就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在2011年9月天柱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的名气享誉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访天柱山,登顶天柱峰,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其实潜山不仅有天柱山,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值得去探索,今天跟大家聊聊深藏在潜山古村落里的一个传承了六千多年历史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痘姆古陶。


记忆中清晰的记得爷爷奶奶家有一个大水缸,就是陶器的。四五岁的时候,夏天,奶奶还会在水缸里帮我洗澡,在水缸里是撒欢的我,奶奶看到不好好洗澡的我一边佯装生气要打我,一边继续帮我搓澡,爷爷在一旁吸着旱烟眼睛笑成一条线。后来长大,搬到市里住,爷爷奶奶家的那个水缸只存在记忆里了。直到前段时间来到安庆市潜山县痘姆乡的痘姆古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才知道原来爷爷奶奶家门口的那个水缸也是出自痘姆古陶。


走进痘姆乡,一座近百米长的古窑坐落在村口,当地人称之为龙窑。龙窑依坡而建,窑身半埋于地下,随着坡度的抬升倾斜角在八到二十度之间。龙窑由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组成,窑身的内壁使用的耐火烧的砖砌成的拱状,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有利于让烧窑时的火焰能够平行于窑底流动,让陶器的受热能够均匀,这样烧出来的陶器不仅色泽鲜明,而且经久耐用。


即使是现在,在安徽很多县城的居民家中痘姆古陶依然很实用。小到茶具、餐具,大到盆、钵、缸、坛等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然而这些依然用于生活中的器皿,基本上都是出产于痘姆乡的痘姆古陶,这门技艺距今已有六千年了,历经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


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很多手工艺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淘汰。但是古人留下的智慧,怎么能就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消失殆尽,后人无从得知呢?更何况,它的技艺传承了6000多年呢?痘姆古陶的手工艺至今也无法被机器替代,主要是它的制作工艺中,除了人力之外,只有泥土和水两种材料。


首先从制作技艺上来说,痘姆工艺从采泥、晒泥、搅泥、滤泥、垒坨、和泥,到制坯、刻画、上釉、晾晒、装窑、烧制、出窑、成品前前后后大概需要十四道程序才能出成品。其次,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按部就班完成就成功了,痘姆古陶复杂的手工工艺对季节、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的要求也是极为的严格,尤其是在选泥、制坯、烧制环节上更是重中之重,一件成品的的整个周期至少需要25天。

痘姆古陶的每一件成品,它的每一道工艺缺一不可,然而这些工艺之所以能够传承六千多年必须有匠心精神的手工艺者,痘姆乡的村民,依然坚守着。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古陶也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了保护这项传统古陶手工艺,目前已被推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痘姆乡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陶器,在痘姆古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成品更是随处可见。


我们在痘姆乡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陶器,在痘姆古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成品更是随处可见,这都是出自痘姆古陶这里的40多人的制陶人员,他们继承了六千多年历史的痘姆古陶手工艺。不知道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或者记忆中是否也有痘姆古陶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