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科技 >> 正文

福建科协十年引智聚才出硕果

来源:中国科学科技协会 作者: 时间:2012.07.24

六月榕城,百花竞放;十年扬帆,凯歌嘹亮。

  在2012年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闪亮登台之际,福建省科协按照省“6·18”组委会工作部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倾情倾力的实干,邀请组织51位省内外院士、70位专家参加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1个,签约投资金额4.75亿元,2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再次谱写引智聚才、项目带动、助力跨越的精彩篇章。

  10年来,福建省科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省委组织部和省发改委等单位紧密配合,以“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为载体,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平台,持续打响院士专家牌,把院士专家工作和推荐项目成果与“6·18”活动紧密对接,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战略的具体行动,大力促进院士、专家项目成果对接转化,不断提升项目成果质量和效益,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0年的引智聚才,10年的项目带动,福建省科协不断创造院士、专家工作的新业绩、新亮点、新突破,彰显了参与“6·18”活动的多方面突出效应:
 
  提升展会层次的效应。10 年来,在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福建省科协着力把邀请国家科技机构参与主办“6·18”和组织省内外院士参与“6·18”活动,作为加强院士专家工作,提升“6·18”展会科技含金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邀请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参与主办“6·18”,形成了国家级科技机构齐聚“6·18”的盛况。这些科技机构领导对“6·18”活动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如2010年第八届“6·18”,刚上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第六天的周济院士,就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福建,莅临指导“6·18”展会;2011年,周济院长与副院长干勇院士再次率领工程院有关人员及院士亲临“6·18”展会,并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院士项目签约暨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等重大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工程院对海西建设和院士专家工作的关心、支持。国家科技机构参与主办“6·18”,以及大批不同科学领域、不同学科带头人的院士参加“6·18”活动,对提升“6·18”展会的层次和水平产生了重要效应,对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产生了有力的助推和激励。

  聚集高端人才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把认真贯彻“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做好院士专家工作落到实处,抓住人才智力这一主线,积极开展引智聚才工作,通过“6·18”这一重要平台,积极推动福建省构建一个高端科技人才的制高点。自2004年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与第二届“6·18”开始全面对接以来,内容不断深化,形式不断创新,从初期邀请闽籍院士、专家回乡开展考察讲学、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拓展到如今邀请大批省内外非闽籍院士、专家开展项目对接、技术指导、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从初期每年邀请十几名院士、专家参与活动,到如今一年组织上百名院士、专家参加“6·18”盛会……10年来,省科协邀请431位院士、591位专家参加“6·18”活动,目前已建立拥有162名院士、200多位专家以及3000多名省内咨询专家的人才库,为打造福建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服务福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和美好灿烂的前景。

  项目对接转化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科技服务发展为主题,通过邀请组织省内外院士、专家携带项目参与“6·18”等重大活动,让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海西汇聚,为生机勃发、展翅腾飞的福建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如2005年“6·18”,张文海院士对接签约的福建紫金铜冶炼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成为当年“6·18”展会上签约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项目;雷霁霖院士与闽威水产有限公司对接的“花鲈生殖调控和室内人工育苗技术”项目,大大提高了花鲈鱼的育苗产量,花鲈鱼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也因项目的成功对接转化,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成为福建省水产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福建省科协征集的院士、专家技术项目约8000多项,向各届“6·18”推荐的院士、专家项目2529项,重点推荐项目978项,促成了院士、专家项目正式对接签约114项,其中落地项目83项,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12个,签约项目总合同投资金额达163.13亿元,充分发挥了项目带动、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引进创新技术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把推荐组织更多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效益性等特点的院士、专家项目技术,作为促进福建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省科协重点推荐的978个院士、专家项目,主要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船舶、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福建省14个产业,其中300多个项目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创新性强、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如任南琪院士与泉州锦兴皮业有限公司签约的《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项目,包含7个国家发明专利,其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技术理论和方法,处于目前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后将使福建在制革、印染、石化、制药、造纸、发酵、食品等工业行业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又如,福建宝泰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引进的葛昌纯院士团队的区熔法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少有的几条电子束生产工艺之一,可年产3000吨高纯太阳能级多晶硅,预计年销售产值15亿元,年利税达5亿元。同时,福建省科协也十分重视推动院士、专家项目与福建省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如卢耀如院士代表宁德科技园的院士顾问组与宁德市政府签订的《深化宁德院士科技园工作》,正在实施五个院士项目;北京林业大学与三明市政府签订共建《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验基地》项目,获得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立项,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北京林业大学将依托尹伟伦院士的科研团队优势,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全方位介入,对福建省的林业建设乃至全国林业发展都将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

  科学建言献策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充分发挥省内外院士、专家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把服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作为提升“6·18”活动成效,促进科技思想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省科协通过举办省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组织院士、专家开展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推荐院士、专家担任地方经济和科技顾问或高校客座教授等形式,不仅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实施海西战略倾注智慧,而且不断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如2002年,石玉林、卢耀如等院士提出关于福建可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的建议,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台了《福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启动推进29类项目,总投资768亿元。又如在第三届“6·18"期间举办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院士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26位院士面对面交流,直接聆听他们对海西发展的真知灼见;多次参加“6·18”活动的卢耀如院士,更是倾注了浓浓的海西情故乡心,2010年他主动联合30多位院士、专家,向福建省领导提出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环境条件研究》课题的建议,很快得到中国工程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经过两年努力,这项重大课题将于近期通过专家评审。10年来,共计有800多人次院士、专家参加与省领导座谈会、慰问会,许多院士、专家直接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为推动福建省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打造福建省科技思想智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对接载体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在参加“6·18”活动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院士、专家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力求以更好的成效服务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2008年,省科协在省委组织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实践,大胆探索,积极开展以院士、专家项目为抓手,在福建省有关企业、高新科技园区等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项目对接转化新载体--院士专家工作站。截止今年6月,建立8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0名院士进站工作。这一新载体的建立,使项目转化更有效、技术指导更到位、人才培养更直接、资金引进更快捷,有力促进了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如2009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亲自到三明市考察,并在三明市建立全国首家林业产业"院士工作站"。三明市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先后引进了“973”松材线虫病调查与监测等10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投入科研经费1210万元。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真正实现了高端人才与企业“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正实现了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的有效转化,为进一步提高院士、专家活动的实效性和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受到福建省各地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企业人士的广泛好评。在本届“6·18”开幕式上,有18位省内外院士被授予"6·18"突出贡献奖。

  科学普及宣传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在热情邀请院士、专家参与“6·18”活动的同时,还积极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机关、学校、农村、社区、企业,举办科技报告会、科普讲座、与中学生见面会,让公众走近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为大力提高福建省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光添彩。如在2007年第五届“6·18”期间,省科协请来了何祚庥院士到福州,虽然他行程安排时间不到36个小时,却专门抽出时间为福州市党政领导作了《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发展战略创新的必然选择》科技报告;省科协、省教育工委、省团委还联合举办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为主题的院士与青少年的见面会,张新时、严陆光、李椿萱院士讲述感人的成长经历、艰辛的奋斗历程,以及科学报效祖国的理想,在广大青少年中激起强烈反响……10年来,省科协组织邀请院士、专家在全省各地举办860场次科技报告、科普讲座,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受众累计约20万人次,让科普之光闪耀八闽大地,让科普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海西建设评价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持续开展院士、专家参与“6·18”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也赢得广大院士、专家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我们难以忘怀的是,许多院士、专家通过科协这一"桥梁",走进“6·18”、认识“6·18”、热爱“6·18”、宣传“6·18”,并为福建的发展和成就鼓与呼。如2005年,刘大响院士来闽参加“6·18”活动,为福建的海西战略构想和干群建设海西的激情所感动,回到北京后立即上书中央领导,呼吁支持海西建设;2007年“6·18”,赵忠贤院士参加海西人才战略座谈会后,欣然写下:"未来何处创业好,请君快到海峡西"的题词,以表达自己对福建的热爱之情;张齐生院士年年参加“6·18”,是省科协熟悉的“老顾客”了,他说:“每次参加'6·18'我都收获不小。一方面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项目,寻找合作对接机会,另一方面展会汇集了众多先进项目,来这里自己也可以了解同行发展的最新状况。”闵桂荣院士是从事尖端科技的空间技术专家,参加2006年“6·18”后,他三次写信给中国空间院领导,促成了该院第二年首次组团参加“6·18”。他还亲自带队,并送来了轰动展会开幕式上的礼花小火箭,为当日成功举办的开幕式增加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增强服务能力的效应。10年来,福建省科协深深体会到开展“6·18”活动,关键是要邀请更多更广的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前来活动,组织推荐更多更好的院士、专家项目技术与福建省企事业单位对接。这既是院士专家工作能否取得重要成效的主要标志,也是院士专家工作的最大难点。难能可贵的是,省科协干部职工以主动融入大局的使命感,服务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服务“6·18”院士专家各项工作。一是领导率先垂范,系统上下协作。每年组织大批省内外院士、专家参与“6·18”活动,省科协确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院士办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省科协一盘棋,各个单位责任制,对口服务人盯人,党员干部打头阵,项目带动求实效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院士专家“6·18”活动扎实开展。二是健全运行机制,增强工作实效。10年来,省科协为持续打响院士专家牌,不断增强“6·18”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建立了一整套包括邀请院士专家、项目推荐、对接转化、技术指导、考察交流、联谊慰问、活动接待等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院士专家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使院士专家工作更加有序有效。三是成立专职机构,狠抓措施落实。为持续做好“6·18”活动,省科协专门成立了院士专家办公室,具体负责院士、专家来闽活动的具体规划、联络邀请、考察交流、接待服务等工作;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发挥长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金桥工程”优势,以服务企业为重点,积极抓好院士、专家项目征集、企业项目需求、项目调研跟踪、项目对接投产等大量日常性工作措施的落实,为省科协做好“6·18”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是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工作责任意识,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事关福建的声誉、科协的形象和院士、专家“6·18”活动的成效。对此,福建省科协向每年参与院士、专家服务的工作人员,反复宣传和强调"接待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接待工作万无一失”的责任要求,“接待工作代表福建、代表科协、代表各自单位形象”的思想意识。如在开展“6·18”接待院士工作中,福建省科协采取“一对一”方式,要求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全程服务、保障安全,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来闽院士的工作、生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10年的风雨兼程,谱写的是一首科协引智聚才、项目带动、助力发展的动人乐章;10年的不懈奋斗,展现的是一部科协融入大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奋斗史诗;10年的请柬飞递,换来的是一个个科技项目在闽落地。今天,福建省科协的院士专家工作,以其响亮的品牌效应,在福建省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普遍好评,院士专家工作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叶顺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