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增长机遇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作者: 时间:2014.06.16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关注领域。  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  到“十二五”末,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  “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类运输方式降低每一只集装箱单位的运输能耗。  降低碳排放量  航运企业承担着全球贸易运输的重任,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必须接受的挑战。采用经济航速、改变经营模式和货运航线,都可降低碳排放量。  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推出控制碳排放的相关服务。马士基航运力求在2020年将其单位集装箱CO2排放量减少40% (以2007年为基准),目前已经减少34%。马士基航运是第一家遵守《乘风约章》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的航运企业。《乘风约章》是一个自愿性项目,要求参与的航运企业在香港靠泊时改用最高含硫量为0.5%的燃料。通过参与这个项目,马士基航运的硫排放减少约80%。马士基航运希望进一步扩大《乘风约章》的范围至整个珠三角和亚洲其他港口以及在海上航行的船舶。  港口是船舶重要的栖息地,承担着货物装卸、仓储、分拨以及运输等多项功能,因此建设绿色港口刻不容缓。  船舶日趋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中国重要水域和港口的船舶数量与通航密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中国海事局在沿海及内河全面推广通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中国于2002年开始建设AIS岸基网络,现已建成全面覆盖所有沿海水域和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水域的岸基网络,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  各个港口需要开展码头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高效低耗标准化运输车辆、新型船舶和动力装置、新型港口装卸工艺和装备、车船节能技术与石油替代燃料、材料再生技术等研究和创新工作,进一步推广集装箱轮胎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靠泊舶船使用岸电推广等。  发展绿色供应链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中,物流与供应链是连通全球的动脉,供应链管理在低碳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供应链中的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发展绿色供应链、实现绿色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绿色供应链是由正向与逆向绿色供应链相互联系构成的物流系统,发展正向绿色供应链的同时,融入由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等组成的逆向绿色供应链,形成从产品绿色设计—原材料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处理的闭环供应链管理模式,其中绿色物流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产业链中各企业间和各企业内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使整个供应链在与环境友好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据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物流和运输行业可通过供应链效率改善将CO2排放总量减少50%。
  作为供应链管理服务专家,丹马士为各行各业的跨国企业开展供应链碳排放管理项目。这些项目证实,提高供应链效率可以降低CO2排放量,从而带来物流成本的降低。成本与碳排放的平均比率为1∶1,即CO2排放减少1%,物流成本也可降低1%。  丹马士在中国开展的15个供应链发展项目显示,CO2排放减少空间为11%。这表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有潜力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