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西藏自治区政府重视生态保护 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初见成效

来源:国际在线(北京) 作者: 时间:2014.07.15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鹏):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这里水资源丰富,被誉为国家的“水塔”,对于调节全国的生态和气候条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沿着奔腾的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河谷,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向西南行驶200多公里,就来到了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的艾玛乡。在藏语中,“艾玛”的意思是“好大一片地”,这片土地虽然濒临雅鲁藏布江,却因为日照强烈和降水稀少,土地贫瘠、沙化严重。

  顶着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一群藏族村民正在一片到处是砂石的荒地上挖坑,再把沙棘的幼苗填埋在坑里。38岁的罗布是艾玛乡松东村的村民,他来到这里植树已经有四个多月了。

  “记者:这里的工作累不累啊?

  罗布:不累,挺轻松的。

  记者:来这里干活,一天大概能收入多少钱?

  罗布:100多块吧。

  记者:自从这个林业项目实施后,每年能给你增加多少收入?

  罗布:我主要以耕地为主,到这里植树是业余收入,大概一年能增收1万元左右。”

  这片荒地的四周已经密密麻麻地种满了2米多高的杨树、柳树、榆树等品种的树苗和沙棘,成片的林木舒枝展叶,长势喜人。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加布介绍说,这里属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荒滩,在植树造林前,到处都是沙子和鹅卵石,几乎没有野生植被。河滩的下风口处有很多村子,每次一刮风,村民们就苦不堪言。“下面有很多村子,有很多耕地,如果这里不治理好的话,土地沙化的情况就非常严重。特别是村子里的沙子特别多。原来这里没种树之前,各村的门口沙子堆好高,每年都是,要清扫好长时间。如今这里治理好以后,基本上就能遮住沙子了。”

  艾玛乡日照强烈,每年年蒸发量达2000多毫米,而当地的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由于雅鲁藏布江的河道变窄,裸露出来的荒滩成为当地土地沙化的源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从2011年起,南木林县开始着手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荒滩治理,建立了南木林生态示范区。特别是今年,国家投资5000多万元,援藏资金配套2000多万元,完成了13000多亩的人工造林,10公里绿色走廊林网。原来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滩,如今已经变得绿树环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南木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孟祥韬说,在西藏人工造林,树木存活率很低。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干旱,另一方面是后期管理不力。为此,当地政府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苗木的存活率。“种树之前水利先行,我们利用地势的优势先修了不少灌溉渠,使绝大部分的地方解决了水的问题。第二方面,切实加强了种树期间科学化的方法,比如挖坑的深度,换土以后肥料的配比,出芽后抹芽的问题,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树苗的选择。第三方面,我们加强了后期的管理,从周围几个贫困村招聘了30名老百姓,专门把这些种好的树管起来。”

  孟祥韬说,今年种下的13000多亩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如果加强养护,苗木的质量再高一些,三年的成活率有望达到85%以上,这将在西藏创造一个奇迹。


  生态示范区人工造林项目实施后,今年1至5月,当地沙尘暴次数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树木涵养水源、固沙治沙效果初步显现,空气湿度增加了10%。与此同时,本着造福周边百姓的原则,植树的农工、机械都来自周边村民,植树活动不仅为周边百姓人均增收3000元,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采访中许多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对政府的这项工程大力支持。“村民一:植树造林首先可以防风沙,美化这里的环境,还让气候变得更湿润,这对我们的庄稼生长有很大的好处。村民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林业部门,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家乡变绿了,庄稼的收成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对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这背后,正体现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在生态保护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方面,敢于承担义务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