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持续发展 浉河区走出绿色发展路

来源:东方今报(郑州) 作者: 时间:2014.10.16

     山水环绕,半城半乡,生态环境好,经济欠发达,是信阳市浉河区的基本区情。如何扬长避短,放大优势,在保护大美浉河环境的前提下做大经济总量,盘活经济容量,一直是浉河区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
经过不懈探索,浉河区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产业、无烟工业的特色道路。
    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
    “夹缝”中闯出新型工业化路
    说起经济发展,浉河区委副书记、区长邵七一首先说的是区情:“浉河区区位特殊,既是信阳市的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又是70万城区居民的‘生命之源’——南湾水库的饮用水源核心保护地。正是基于饮用水源保护的现实,基于现代物流的强大带动能力,基于如何在‘夹缝’中闯出一条符合浉河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这些年经区委、区政府深入研究论证,郑重提出‘浉河区发展物流就是对信阳发展工业最大支持’的战略定位,并将金牛物流集聚区作为统领大美浉河建设的‘第一大平台’。”
    2008年12月,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成为由省发改委批复成立的河南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这标志着浉河区产业转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该集聚区已入驻企业70余家,在建项目45个,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00亿元,实现税收3.2亿元,从业人员24000人。
    如今,在信阳市的西北郊,西部城市的苹果、西瓜、梨,南部城市的茄子、豆角、苦瓜,中原地区的生鲜肉制品,汇集于此,通过纵贯城乡的107和312国道、环绕而过的京珠和沪陕高速、交汇于此的京广和宁西铁路被运往需要的任何地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联运体系,使这里即将成为一个全国物流的大中转站,为企业缩小运输成本的同时,也为市民囊括了更为多样的选择。
    未来一年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将通过20万吨产品的冷藏储存能力,延伸产品寿命,调节市场受自然因素产生的波动,某种蔬菜价格猛涨的情况也将大大减少;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陆路口岸、保税区,将为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6月11日,由中国仓储协会和信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仓储业大会在信阳召开。会上,浉河区区委书记邵春杰着重介绍了信阳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所在,以“中、美、信”三个字阐述了浉河区的区情区貌和人文特点:位于中部,占据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优势,拥有原生态的青山、绿水、美景,人民讲诚信、有诚意。
    会上,邵春杰提出了“打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电商物流区域分拨中心”和 “打造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的重要中心枢纽”两大定位。当前,集聚区正是朝着这个定位发展。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梁玉峰告诉记者,为了给集聚区招商引资,区里成立了高规格的招商领导小组。“除了我们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浉河区对于入驻商家提供了土地购买、厂房出租、网络接入、财政扶持、政策优惠、服务保障、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信阳亿隆全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较早入驻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从2009年11月至今,已发展成为集印刷物流、动漫产业、教育合作院校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为一体的公司,注册资金2032万元,就业职工达到300余人。“当初吸引我选择在这里发展的,就是浉河区和集聚区领导的大力支持。”该公司董事长曾幼全告诉记者,“政府为我们向省市领导部门争取了‘边建设边生产手续’的优惠政策,一般需要半年的立项手续,不到一个月就批下来了。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全心全意抓生产,其余的有什么问题,打电话给管委会,基本就能解决了!”
    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内有六个办公室: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零障碍”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功能配套服务中心。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朱晓波告诉记者,这六个服务中心可以给入驻企业提供从入驻园区到企业投产的“一条龙、全方位服务”。“比如2012年起运作的‘零障碍’服务中心,每周二举行公开例会,企业和区政府分管领导、管委会干部就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对每个企业指定专人联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程代办相关手续。这种‘公对公’的沟通方式,让企业避免了和职能部门打交道的门槛,以及和群众沟通中可能会产生的矛盾。”
    入驻企业:有问题找管委会 只需全力抓生产
    构建保障平台 让群众与集聚区同发展
企业建厂房需用地,征地拆迁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利益。如何妥善处理可能产生的矛盾,管委会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部署。“我们建了74、89、90、100、126平方米的安置房,供拆迁群众选择,售价每平方米530元。进行拆迁补助时,除了房子本身,对树木、水井、隔热层等也有相应补贴标准。”集聚区管委会主任穆海港告诉记者,在安置小区建成前,集聚区提供60平方米的公租房,让居民免费入住,直到搬进新家。
    张广辉是金牛山办事处十八里庙村何湾组村民,房子在金工大道和纬十一路的交会点,“家里有个80岁的老母亲,儿子还在上小学,我和妻子靠种田、抓鱼生活。老房子住一辈子了,突然要扒掉,肯定是不安心的。”
    拆迁办工作人员拿着拆迁安置方案,20多次找张广辉商量,承诺“看到新房子再搬”,最终获得了张广辉和家人的信任。2014年5月,张广辉和家人搬进了集聚区免费提供的公租房,7月,他们搬进了装修完毕的126平方米新房。
    集聚区土地征收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为止,集聚区新建保障性住房2300套,同时周边配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超市、健身器材等相应机构设施。拆迁安置、建造厂房,给居民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社区生活方式,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汪秋峰是当地居民,之前做些小生意。2012年集聚区发展起来后,汪秋峰在这里实现就业,经过培训后负责生产印刷工作。“这边离家近,交通也方便,企业环境好,工作得开心、舒心!”
    张丽也是金牛集聚区内一家企业的员工。去年,她从农林学院毕业,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作建立的人才培训平台接受培训,并顺利入岗,负责行政后勤工作。张丽告诉记者,一年的工作时间让她学到了很多,园区内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也感染着她,“我们跟随着领导、同事进步,也见证着公司、园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