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来源:邢台日报 作者: 时间:2014.10.17

     2013年10月,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出炉,泉州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成功入围,占据5席。

    2013年11月,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名单公布,泉州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榜上有名,占了4席。

    人们不禁要问,泉州发展的动力源泉来自哪里?

    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泉州孕育着纺织服装、鞋业、石材、石化、水暖卫浴、食品饮料等20多个产业集群,更有一批会识“天象”、会看“风水”、敢走“夜路”、敢闯“激流”的卓越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这就是泉州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敏锐的市场嗅觉,爱拼敢赢、抱团发展的泉商大军,引领泉州民企不断开疆拓土,成就了“泉州制造”的产业传奇

    上世纪80年代初,“小货郎”起家的许连捷,在改革春风吹来之时,迅速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由于身处短缺经济时代,服装订单充足,生意蒸蒸日上。

    当许连捷看到周围的人都办起了服装厂,他很快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投资领地。

    上世纪80年代末,他卖掉全部家当,进入到卫生巾行业,成为国内首家民营卫生巾生产企业。由于踏准了市场节奏,恒安的主打产品“安尔乐”热销全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卫生巾市场日趋饱和。许连捷又掉转投资方向,进军生活用纸市场,很快获得成功。

    如今,恒安的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与宝洁、金佰利等国际纸品巨头平起平坐。

    许连捷与恒安的成功,是众多泉商与泉州民企的一个缩影。

    回望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泉州企业家的成长,不可避免地,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探索与转型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初兴,市场嗅觉敏锐的泉州人从手工作坊起步,踏上创业征程。“家家办厂,户户经商”是那时的景象。

    在晋江,从一把锤子一把剪刀起步,晋江人缔造出纺织服装这个千亿元产业;在南安,创业者“无中生有”,以精加工形式打造出石材、粮油等多个百亿元产业;在德化,陶瓷人重新拾起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开拓市场,成就了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

    泉港的石化产品供应石狮的pta,石狮的pta产品供应晋江的化纤,晋江的化纤产品供应石狮的面料……区域内、产业间实现密切分工与协作,抱团发展,泉州民营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石雕、石材、纺织服装、水暖卫浴、陶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数十个产业“拔地而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

    近年来,面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诸多瓶颈,泉州人又将投资领域扩展到了新兴产业。

    位于安溪湖头镇的光电产业园区,三安光电、信达……在国内led产业春天已经到来的背景下,20多家民营光电企业正开足马力组织生产。这个由安溪民营企业家林秀成领衔发起的民营光电基地,启动不到三年,年产值已超百亿元。

    几年来,光电、文化创意等多个新兴产业在泉州迅速成长,已成勃兴之势。

    在泉州本土缔造产业传奇的同时,泉州人又将创业激情洒向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泉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发达的“泉州制造”,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成了庞大的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大批的泉商,开始闯荡国内市场。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底,国内泉籍异地商会达17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以工业产值计,这些异地泉商,创造了泉州本土之外的另一个泉州,为“泉州人经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再到产权制度革新,融入泉州人血液的创新基因,成为民营经济不断自我跨越的动力之源

    上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安市的中宇集团。这家生产卫浴产    品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卫浴行业创新型企业龙头。

    在中宇集团抛光车间,记者看到,数台机器人正进行打磨和抛光。而此前,该生产线的打磨和抛光两道工序采用人工完成。

    “一台机器人的工作量相当于30个工人,不仅解决了用工难题,还能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公司负责人蔡吉林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