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重庆云阳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来源:重庆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5.01.19

生态文明建设让重庆云阳人享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幸福。
  冬日的天空蓝蓝的,清新的空气伴着鸟鸣声,县城下面的长江,波光粼粼,带着孙子的老年人在公园里尽情地享受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惬意。
  “我走了全国不少的县城,云阳县城是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在县城滨江公园里摄影的一位上海游客说,“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好幸福哟!”
  这位游客所言不虚。目前,云阳县城里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23平方米;2014年县城的优良天气358天,轻度污染的天气仅有7天,优良天气达到了98.1%;在水质上,长江和彭溪河、小江等“一江四河”的水质均达到II—III类以上,县城的饮用水达标率100%,乡镇的饮用水达标率达95.1%。
  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云阳生态经济也稳步发展。2014年,云阳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1.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16.3%。
  生态,成了云阳人最大的财富;文明,改变了云阳人的生活。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绿色的生态,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城区,有礼貌的居民。在三峡库区,云阳县城的生态文明独领风骚。
  “县城是一个县的窗口,县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搞好了,可以带动全县生态文明的建设。”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说,“我们坚持把城区当景区打造,按客厅管理,持续不断地加强县城的生态文明建设。”
  前不久,有云阳县城“生态文明脊梁”之称的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条从两江交汇处一直蜿蜒盘旋至县城之颠的绿色长廊,犹如巨幅画卷,描绘出云阳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雄魂。
  云阳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注重县城的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不断地努力,目前,19平方公里的县城建成区里,绿地率已达46.3%,绿化覆盖率达4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平方米。
  在这座有着“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桂冠的县城里,市民可以“5分钟到节点游园、10分钟到公园广场”。
  绿化是这座城市的“景观”。
  虽然云阳县城已经达到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但云阳县城的绿化并没有停步。
  从云阳高速公路下道口进城的迎宾大道,原来的绿化是一些乱树丛林。云阳县对这条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大道的绿化进行了改造,通过提档升级,改造成了草坪间种植绿色树木、花带,并配上夜间灯饰,成了一条生态文明的景观带。
  双江中学前的绿化,县里请市里的市政园林设计院进行设计后,打造成了一条一年四季都能闻到花香的花带,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滨江公园里原有一些空地,水池也是死水。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云阳把公园里的空地全部进行了绿化,对原有的绿化地也增加了花木品种,把水进行了置换,让死水流动了起来。
  目前,云阳又在紧锣密鼓启动两江四岸全长30公里、面积达400多公顷的环湖公园建设。公园主要由复兴自然体验长廊、城区健康休闲水岸、双井风情观光绿带、北部生态活力新区和人和生活休闲水岸五大分区组成,包含1条绿化带、1条滨江自行车道、5个综合服务中心、6座城市滨水阳台、6个滨河公园、7个魅力休闲带,是集文化、景观、休闲、健身、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
  在云阳县城里,不管是在街道两边的小游园里,还是在市民居家的阳台上,都能见到鲜艳的三角梅,这是云阳的“县花”。县里先后从厦门购回上百万株的三角梅花苗,除栽植在城区内的绿化带内,还发放给市民在阳台、层顶、窗台上栽植。一年四季,在云阳城内都能见到三角梅的艳丽。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离不开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人的文明素质。”张学锋说,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县里把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纳入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
  云阳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通过中国礼仪之乡建设,部署了七大任务,务实地以文明礼仪为突破口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这七大任务就是夯实七大礼仪文明:党政机关建设公务礼仪文明;各类学校建设校园文明礼仪;窗口服务行业建设职业礼仪文明;城乡建设公众礼仪文明;广大家庭建设家庭文明礼仪;旅游景区建设景区文明礼仪;广大市民建设社区礼仪文明。
  此外,云阳以实施六大助推工程的措施,来全面推动文明礼仪建设,即礼仪传播平台工程、礼仪实践互动工程、文明设施提升工程、社科理论研讨工程、礼仪示范创建工程、城乡礼仪共建工程。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有效地丰富了云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2014年2月,云阳县委、县政府召开市级生态县创建攻坚大会,并同时启动了国家生态县的创建工作。
  “以生态县的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了云阳县的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云阳县县长覃昌德说,这虽是云阳生态文明建设中最艰难的一项工作,但也是推动云阳生态文明建设最具基础性的一项工作。
  在创建生态县中,云阳县编制了《云阳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并经县人大颁布实施,以此来统领生态县的创建工作;同时,编制了42个乡镇、街道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政府批准实施,实现了全县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云阳县还加强了基层的环保能力建设。2014年,县里在42个乡镇和街道都建立起了环保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并投资756万元为乡镇环保办购置办公和执法取证设备,环境监察、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先后通过达标验收,形成了三级环保管理网络。
  治理污染是云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点。2014年,县里以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共设立4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及警示标识228块,其中界碑135块、交通警示牌67块、宣传牌26块,所有界碑清楚、标志醒目。
  在治理农村污染和和改善农村环境中,通过实施“一池三改”,新建了沼气池、化粪池1330口,新建卫生厕所4474户,改造卫生厕所7367户,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
  污水和垃圾处理,是环境整治中的重点。2014年,云阳县投入3.8亿元,启动了17个集镇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开工了1个垃圾填埋场、2个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同时,在农村集镇新增垃圾池、垃圾桶1393个,整治垃圾填埋点78个。
  在环境整治中,云阳还把整治向农村延伸,通过进行村庄环境连片的整治,改善农村的环境。2013年,云阳县已完成了21个村庄环境的连片整治。2014年,又完成了10个村庄的连片整治。
  生态县的建设中,“细胞”建设极为重要。因而,近两年来,云阳县极为重视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建设。为鼓励乡村创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了以奖代补办法,对成功创建生态乡镇、村实施奖励。同时,为确保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将生态乡镇和村的创建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
  2014年,云阳县已建成50个市级生态村,103个县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乡镇通过验收。
  生态经济和生态涵养取得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张学锋认为,着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县要紧扣“生态经济示范县”的目标,大力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3年9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明确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云阳县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要求,因势利导地提出了“立足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的新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的目标,我们明确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张学锋说,就是要强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城融合城镇化、要素配置科学化、资源节约集约化的“五化原则”。
  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这是云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走出的一条路子。
  产业化发展的生态经济有效地增加了云阳的生态涵养。
  生态农业是云阳最有特色的生态经济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在推动“第六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有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升农业附加值,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拓宽农村发展前景。在建设重庆“晚熟柑橘大县”中,云阳已建成30万亩标准化柑橘园,与其配套建设的7条柑橘商品化处理线、13个产地预贮预冷及中心冷链气调库,使柑橘成了既增加生态涵养,又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经济大产业。
  围绕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云阳生态经济的发展。
  生态工业是云阳发展生态经济中的又一支柱产业。云阳县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严把项目准入关,把一批小项目、污染项目和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结合云阳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传统优势,深入推进“亿元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创建、小微企业提升”三大工程。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一是依托硅、盐、草食牲畜、柑橘、中药材等,打造“特色资源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二是以现有的BOPP、硅微粉、PVB树脂等为基础,开发上下游产品,构建“新材料”百亿产业集群;三是以汽车、服装、玩具、机械、电子等发展“劳动密集型机械轻工业”百亿产业集群。此外,还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及项目之间相互关联、协作配套、循环发展的增长方式。
  生态旅游产业,是云阳在建设生态经济县中确立的三大生态产业之一。云阳围绕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集散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做靓张飞庙、天下龙缸、三峡梯城“三张名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龙缸创国家5A级景区顺利推进。同时,利用生态农业资源,启动了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百里生态经济走廊建设。
  围绕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力争打造成云阳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云阳生态旅游接待游客达21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1亿元,分别增长30.7%和42.7%。
  “生态文明的建设,使云阳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多赢。”张学锋说,2014年,全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1.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16.3%。(赵晨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