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海西州打好“沙”牌 治理荒漠化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04.23

青海新闻网讯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面积最广、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难的地区,盆地内气候干旱、寒冷、多风,在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目前,海西州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2亿亩,占全省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5.6%。沙漠化土地中流沙地2004万亩,占14.1%;半固定沙地1533万亩,占10.8%;固定沙地1089万亩,占7.6%;戈壁6164万亩,占43.3%;风蚀残丘2542万亩,占17.8%;潜在沙漠化土地910.5万亩,占6.4%。
  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进程,我州坚持“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造兼治”的治理措施,全面推进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作,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编制出台《海西州沙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海西州沙产业发展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划方案12项,坚持规划引领,确保沙区综合治理工作高效开展、扎实推进。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的原则,做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重点公益林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增绿化面积。目前,全州共完成沙区公益林1834.03万亩,人工造林228万亩,封沙育林190.5万亩,人工种草25万亩,工程治沙0.8万亩。
  在全州建立格尔木胡杨林、柴达木梭梭林、可鲁克-托素湖、诺木洪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总面积675万亩;冷湖、大柴旦、乌图美仁划定的3个重点封禁保护区已通过国家级论证,封禁保护面积1322.55万亩。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获国务院批复,正在加快实施。探索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荒漠化造林、抗旱造林等科技推广示范点4处,引导农牧民群众在适宜地区种植枸杞、沙枣、白刺、沙棘、藜麦等抗旱作物,走出了一条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生态治理新路子。针对315国道、青藏铁路沿线防沙治沙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以生态效益为目标,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道路为核心,通过节水灌溉、人工植树造林、围栏管护等措施,建立以乔、灌木为主的公路绿化、美化防护林体系。目前青藏铁路两侧绿化119公里4300亩,设置网围栏230公里;315国道两旁绿化56公里3714亩;109国道两旁绿化60公里2652亩,尕海至柴凯315国道两侧建设灌木防风林带3600亩,格茫公路绿化17公里1500亩。
  整合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节水示范工程等项目资金,集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以灌区骨干渠工程改造、喷微灌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工程。在德令哈实施滴灌造林示范工程,已完成滴灌造林7万亩,2015年全州计划新增滴灌造林3万亩,形成10万亩的滴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