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河南:植树如何增绿又“多金”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6.03.03

春意萌动正植树。从承包大户、家庭林场到造林专业队、单位和个人,我省各地掀起造林绿化高潮,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林网苗圃化、绿化景观化、树种随意化等不符合绿化规律的现象。
  随着林业生态被重新定位,在追求森林多种效应背景下,从深山、平原、廊道到家门口行道树,如何植树造林增绿又“多金”?2月29日,记者采访了省林业部门相关专家。
  啃硬骨头绿屏急需提升
  来自省林业厅的调查测算,全省森林面积目前达5917.5万亩,森林覆盖率23.62%。绿化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方面功不可没,农田防护林对粮食稳产增产的生态屏障作用尤为突出。
  绿色虽持续增加,但我省仍面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剩余的77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又多属土层薄、土壤贫瘠的困难造林地。如太行山石砾地区、伏牛山岩石裸露地区,造林成活率很低,这些“硬骨头”对生态安全威胁较大。
  “前期营造的防护林也渐次呈现退化现象,绿色屏障急需补植补造,升级换代。”省林业专家说,比如前些年引种的火炬松,耐干旱、耐瘠薄,生长快,但十年左右就基本停止生长,若不尽快更新树种,绿化成果会大打折扣。
  据悉,国家近期将启动退化防护林改造(修复)工程,该工程涉及我省16个省辖市、71个县(市、区)。
  分类造林各地各取所需
  新形势下,我省不同生态区域造林绿化该怎么干?专家指出,应“分类造林,各取所需”。
  在山区,新营林尽可能是针叶混交林,可减少病虫害。鉴于山地侧重森林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应以培育大径材林和珍稀树种林为主,多种植栎类、杉木等,并通过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材率。
  在丘陵,原则上广泛造林。国家要求对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借此机会可种植核桃、杏、梨等小杂果,实现既得生态又增收。
  我省平原地区多为黄河故道和黄河泛滥区,风沙多,土壤沙化较严重。营造农田林网可减少风沙,改良土壤,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但树种选择上,要以高干大乔木、树冠小、树根深这些不与庄稼争水争肥的树种为主。“如果将黄山栾、石楠、女贞等园林绿化树种栽到田间,林网就失去了防护功能。”省林业厅相关工作人员说,“要杜绝农田林网苗圃化。”
  适地适树先造林后造景
  随着人们对绿化质量要求提升,常绿树种、珍稀树种越发受青睐。然而,记者在一些村庄看到,女贞、玉兰等常绿树种竟成主栽品种,生态功能降低;某些城镇绿化,香樟等外来树种冬春“穿衣”保暖仍“面黄肌瘦”……
  “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和省情、地情的绿化之路。”省林业专家表示,要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在实现造林生态功能基础上,再考虑景观效果。
  比如,廊道绿化和行道树,应以乡土高大乔木为主,点缀常绿树种或灌木。“过度景观化会丧失生态防护功能,同时浪费人力财力。”专家表示,如今廊道绿化多为承包造林,为兼顾承包户经济效益,廊道绿化可以兼顾栽植建筑用材林。(记者  杜君)